1.經常無法仔細注意細節或者在做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時,容易粗心犯錯。怎麼辦?
🤔孩子經常粗心犯錯?先分清楚是哪一種「錯」
有家長問:「孩子寫作業常常漏題、算錯、忘了寫名字,怎麼教都一樣,該不會是太粗心吧?」
其實「粗心」不只一種原因。它可以是因為不專心,也可能是因為太衝動。
不專心+衝動=粗心犯錯
粗心犯錯可以分兩種狀況:
- 不專心的犯錯:考試的時候,忘記寫上名字。
- 衝動的犯錯:覺得自己很行,太熱情,太快,而在過程當中犯錯。
由於克制刺激反應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刺激或內在的念頭的干擾,進而粗心犯錯。
這類 #反應抑制發展有問題 的小朋友,在小時候就可以有一些徵兆可以觀察的到。
- 動作上:常亂撞到東西、寫字容易凸出來、筆劃不易密合,
- 語言理解:話常聽一半,或是在表達時跳來跳去。
- 在學習上:容易成效不佳,事倍功半。
改善的策略:
若僅是如此的困擾,還不致於因此而令人討厭,家長、老師可以運用一些策略,透過調整外在因素來改善這些問題。
🌅調整環境:盡量移除不相干的誘惑,強化主體。例如刻意將玩具收起來、將重要的細節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強調、把任務貼起來、提醒注意(例如掛牌「一堂和氣 」來提醒小朋友不要吵鬧),或是貼字條來讓小朋友提醒自己。
📒調整作業:讓小朋友想要克制,用各種方法來提高其意志力。 設定具體的等待時間,並給予較小而頻繁的獎勵。
💪請人協助:如果小朋友老是粗心,可以訓練小朋友求救的能力。需要幫忙看的時候, 請對的人幫忙,需要拉拉隊陪伴的時候,就教導把目標告訴朋友、家人,請他們一起協助。
從兒童發展過程來看,前額葉(負責抑制衝動的腦區)一直要到青春期後期才會成熟。我們能做的就是就是早期發現、運用環境策略、持續練習。當孩子的腦越來越能「先停一秒」,他就會越少犯粗心錯,學習表現自然也會穩定起來。
想深入了解更多注意力改善方法的,還可以參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