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教養法
🌟給家長的安心教養指南:用 Serotonin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學前的孩子👶對我來說,是相當有挑戰的個案。尤其面對有發展障礙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讓孩子在情緒、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其實,思考的方向並不是找哪一個有效的藥物,而是哪一個學派教養原則。今天,我想與您分享一個科學與溫暖並重的教養方法——「血清素教養法🧠」。這個方法著重在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還能促進大腦中「幸福化學物質」——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讓孩子在安心與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什麼是 血清素 Serotonin?
血清素是一種在大腦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被稱為「幸福分子」,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焦慮感和整體幸福感。對於有發展障礙的孩子來說,血清素的作用更為重要。研究顯示,當孩子感到安全與被愛時,他們的大腦會自然分泌更多的血清素,這不僅能穩定情緒😊,還能改善睡眠品質💤、增強學習能力📚,甚至提升社交互動的意願👫。
相對於一般孩子,發展障礙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這可能與他們的大腦對環境刺激的敏感度有關。同時,親子互動也會影響血清素的分泌。有研究顯示,🐭動物中的母性行為(如舔舐幼鼠)會影響幼鼠血清素系統的發育,👶人類研究中,按摩療法可能增加嬰兒的血清素濃度。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教養技巧,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進而促進血清素的分泌,讓他們在情緒與行為上更加穩定。
💛為什麼「安心感」是教養的核心?
「安心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們的大腦會進入一種「開放學習模式📖」,這意味著他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與他人互動,並且更願意探索世界。相反地,當孩子感到不安或壓力過大時,他們的大腦會進入「防禦模式🛑」,這可能導致情緒波動、焦慮或退縮行為。
因此,給予孩子安心感,不僅是為了讓他們當下感到舒適,更是為了幫助他們的大腦建立長期的幸福感與適應能力。這個方法倉敷市立短期大學的平山論教授所提出的。「Serotonin 教養法」正是基於這一理念,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
🏆如何實踐「血清素 教養法」?
以下是五個簡單的教養技巧,幫助您為孩子創造安心的環境,同時促進他們的血清素分泌:
- 注視👀:用眼神傳遞關愛
- 眼神交流是人類最原始的情感連結方式之一。當孩子看向您時,請溫柔地與他們對視。這種眼神交流能讓孩子感到被關注和重視,就像是在說:「我在這裡,你是安全的。」
- 提示:不需要在孩子專注於其他事情時強行對視,只需在他們主動尋求您的目光時回應即可。
- 微笑😊:用笑容點亮孩子的心
- 笑容是最直接的幸福信號。當您對孩子露出真誠的微笑時,他們的大腦會立即感受到溫暖與快樂。有趣的是,大腦會通過觀察對方的牙齒來判斷笑容是否真誠,所以盡量用露出牙齒的笑容面對孩子吧!
- 提示:即使是小小的微笑,也能讓孩子的大腦釋放幸福感。
- 搭話🗣️:用言語建立連結
- 每天的對話都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機會。每天早上,特別是星期一,試著主動與孩子說話,例如:「早安,你昨天過得怎麼樣?」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感到被關心,尤其對情緒較不穩定的孩子來說,這是穩定的開始。
- 提示:簡單的問候和回應,就能讓孩子的心安下來。
- 觸碰🤲:用溫柔的接觸強化正向行為
- 適當的身體接觸能傳遞強大的情感支持。有研究支持按摩可增加血清素的釋放。當孩子表現良好時,輕輕拍拍他們的肩膀或手臂,作為鼓勵。這種觸碰能讓孩子感到被支持,並強化他們的自信。
- 提示:避免從上方觸摸孩子的頭部,特別是對有發達障礙的孩子來說,側面的觸碰更能傳遞溫暖而非壓迫感。
- 表揚🎉:用讚美激發孩子的潛能
- 表揚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最佳工具。無論是小聲地說「真棒」還是大聲地說「太厲害了!」,表揚都能刺激孩子的大腦,讓他們感到自豪和快樂。
- 提示:表揚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根據孩子的個性調整,讓他們感受到您的真心鼓勵。
🎯為什麼這些方法有效?
這五個技巧的核心就是「正向教養」,它們能幫助孩子感到安全、被愛和被理解。當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時,他們的壓力水平會降低,大腦自然會產生更多的血清素。這不僅能改善孩子的情緒,還能提升他們的睡眠品質、增強學習能力,甚至促進社交互動的意願。
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並不複雜,它們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細節。然而,正是這些細節,構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溫暖的記憶與最堅實的支持。
👨👩👧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
作為家長,您的愛、耐心和理解是孩子成長的基石。💡您所做的每一個小動作——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次溫柔的觸碰——都能在孩子的大腦中點亮幸福的火花。請記住,您不僅在教養孩子,更在幫助他們的大腦學會如何快樂地成長。
🚀開始行動吧!
平山論教授用「血清素教養」來包裝這個概念,讓您更容易記住並實踐。從今天起,試著實踐這五個簡單的「血清素教養法」,您會發現孩子在安心和愛的環境中,像花朵一樣綻放。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個別指導,請隨時諮詢您的醫療專業人員。
延伸參考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