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語言代替拳頭—教孩子表達感受的簡單方法
👊為什麼孩子會用拳頭表達情緒?
孩子動手,往往是因為情緒卡在心裡,找不到出口😞。在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因為不滿或受委屈而突然動手,讓大人又擔心又困惑。其實,孩子的攻擊行為往往是因為「還沒學會更好的表達方式」。特別是有發展障礙的孩子,他們可能更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只能用暴力來讓大人或同儕注意到自己的困擾。
教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不僅能減少暴力行為,還能讓他們在未來建立更好的溝通能力。
🛠️讓孩子學會「把感受說出來」的三個步驟
🗣️步驟一:大人先幫孩子說出感受
孩子在情緒高漲時,往往無法精確描述自己的感受,這時候大人的引導就很重要。例如:
- 🗯️孩子因為被嘲笑而生氣動手,你可以說:「你是因為被說壞話覺得不開心,對嗎?」
- 🗯️孩子因為環境吵雜而抓狂,你可以說:「你覺得聲音太吵,讓你很煩躁,是嗎?」
這樣的做法不只是幫助孩子整理情緒,也讓他們聽到具體的表達方式,未來可以自己使用。
💬步驟二:提供可用的表達句型
孩子學習語言表達,就像學習新詞彙一樣,需要簡單易懂的範本。例如:
- 🗯️「我不喜歡被說壞話。」
- 🗯️「我需要安靜一點。」
- 🗯️「我現在有點生氣,讓我冷靜一下。」
你可以請孩子跟著你說一次,或者在平靜時練習這些句子,讓他們在需要時能夠順利運用。
👏步驟三:在現實情境中鼓勵使用
當孩子開始有動手的衝動時,你可以溫和提醒:「你還記得怎麼說嗎?你可以試試看說『我不喜歡這樣』,而不是動手。」
如果孩子成功用語言表達,即使只是勉強擠出幾個字,也要立刻給予正向回饋,例如:「哇!你剛剛沒有動手,而是說了出來,這真的很棒!」這能讓孩子更有動力使用語言來表達。
😞避免讓孩子有「表達壓力」
有些家長會說:「你上次不是答應要好好說,不動手嗎?怎麼又打人了?」這樣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沮喪,甚至抗拒學習新的表達方式。
請記得,學會用語言取代暴力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需要時間和練習。所以,當孩子沒做到時,不要責怪,而是溫和提醒:「這次還沒成功沒關係,我們再試試看吧!」
📝家長小作業:練習用語言取代動手
這週試試看:回想孩子最近一次因為情緒失控而動手的情境,試著幫他「把感受說出來」,例如:「你是因為覺得被忽略了,才生氣的嗎?」
接下來,提供一個簡單的句子讓孩子練習,例如:「我現在很生氣,需要冷靜一下。」
觀察看看,當你這樣做時,孩子的反應如何?如果他能試著用語言表達,記得給予鼓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