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的孩子,怎麼教?-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從遊戲中學習接受失敗

 

在先前(孩子一定要爭贏怎麼辦?)。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其中提到,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之所以喜歡爭吵,可能是因為爭吵是他們獲得關注的方式👀,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將心比心」的能力,難以彈性應變。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例如:✔️不給予過多關注、✔️給孩子「重新啟動」的機會,以及✔️教導他們互助的重要性。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學會控制情緒,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除了爭吵之外,孩子還可能面臨另一種情緒挑戰:無法接受失敗。有些孩子對「勝利」過於執著,甚至在小小的遊戲中也會因為輸掉而情緒崩潰😭。這種情況不僅讓孩子自己感到痛苦,也讓家長感到無所適從。今天,我想進一步探討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接受失敗,並透過遊戲逐步建立面對挫折的能力。

🏆為什麼孩子會對「勝利」如此執著?

有些孩子對「勝利」有著極高的期待,甚至在小小的遊戲中也會感到極大的壓力。例如,在運動會的短跑練習中,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贏得冠軍時,可能會因為失望而大哭。這種情況通常源於孩子在比賽開始時,腦海中已經充滿了「自己獲勝的想像」,而當現實與預期不符時,他們的情緒就會崩潰。
這種對勝利的執著,可能是孩子個性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他們尚未學會如何應對失敗。無論原因為何,幫助孩子累積「失敗的經驗」,並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透過遊戲幫助孩子接受失敗?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工具,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紙牌遊戲,如UNO或撲克牌,來幫助孩子逐步適應失敗。以下是一個具體的步驟:

1. 🎮選擇合適的遊戲

首先,  選擇一個孩子熟悉且喜愛的遊戲,台南市裕文國小特教老師王峯文建議 UNO或桌遊。這些遊戲不僅有趣,還能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競爭與輸贏。

2. 🤏將孩子逼到「即將失敗」的邊緣

在遊戲過程中,大人可以適當地將孩子逼到「即將失敗」的邊緣。例如,當孩子快要輸掉遊戲時,讓他們感受到失敗的壓力,但不要讓他們立刻輸掉。這種「逼近失敗」的體驗,可以幫助孩子逐漸適應失敗的感覺。

3.🏅讓孩子最終獲勝

在將孩子逼到極限後,最後讓他們贏得勝利。這種「逼近失敗但最終獲勝」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在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複這個過程多次,直到你覺得孩子已經準備好接受真正的失敗。

4.🧐判斷孩子是否準備好接受失敗

經過多次練習後,你會發現孩子對失敗的反應逐漸變得平靜。例如:
  • 💡以往孩子在即將失敗時會表現出緊張的表情,但現在他們能夠保持冷靜。
  • 💡以往被逼近失敗時,孩子的眼神會變得激烈,但現在他們看起來比較放鬆。
當你觀察到這些變化時,就可以嘗試讓孩子真正體驗失敗。

5.🚀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當孩子輸掉遊戲時,教他們一個簡單的技巧來放鬆心情,例如說「沒關係啦」。這句簡單的話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接受失敗,並減少情緒上的波動。

6. 👏讚美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在下一次遊戲中輸掉時,如果他們能夠平靜地說「沒關係啦」,請給予他們讚美。你可以說:「你能很好地接受失敗!能說“沒關係啦”,真是太棒了!」這種正向的回饋,可以增強孩子面對挫折的信心。

🌱結語

幫助孩子學會接受失敗,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時間的過程。透過遊戲,我們可以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累積失敗的經驗,並逐步學會如何面對挫折。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小小的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更強大的心理韌性,讓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