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孩子說出「我需要幫忙」—從求助開始減少暴力

 

前幾個禮拜,我們討論孩子為何會突然失控,以及家長如何透過觀察與調整來降低孩子的暴力行為。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孩子。對於孩子的暴力,小朋友需要學會三件事情:🙋‍♀️學會求助、😡學會憤怒、🔄學會替代。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不是選擇拳頭💥,而是選擇用言語💬尋求協助。本次我們談談第一個議題:學會「求助」。

🧐為什麼孩子需要學會求助?

許多孩子在感到挫折或無助時,會直接以哭鬧😭、摔東西💢、甚至動手👊的方式來表達情緒。他們並非有意傷害別人,而是因為「不知道還能怎麼辦」。尤其是發展遲緩或語言能力較弱的孩子,更容易因為無法用言語表達需求,而以暴力行為代替。因此,教孩子說出「我需要幫忙」,是預防暴力的關鍵第一步。

📚如何教孩子表達求助?

步驟一:示範與練習

孩子需要透過模仿來學習,因此家長可以先示範,並讓孩子反覆練習。例如: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先說:「如果你需要幫忙,你可以跟我說『媽媽,我需要幫忙』。」
  • 💡然後請孩子重複這句話。
  • 💡在孩子成功說出口後,立即給予回應,例如:「你說得很好!讓我來幫助你。」
這樣能讓孩子體驗到:「說出需求」比「發脾氣」更能有效解決問題。

步驟二:在日常情境中提醒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給予溫和提醒,例如:
  • 💡「你現在看起來有點困擾,要不要試著說『我需要幫忙』?」
  • 💡「如果你不會解這道題目,可以跟老師說『老師,我需要幫忙』哦!」
這樣的提醒能讓孩子將「求助」內化為習慣,未來遇到挫折時,就能自然說出口。

步驟三:讚美並強化正向行為

當孩子願意主動求助時,記得給予讚美與鼓勵,例如:
  • 💡「你剛剛沒有生氣,而是說『我需要幫忙』,這樣真的很棒!」
  • 💡「你願意開口請求幫助,這是一種很棒的能力!」
透過這樣的正向強化,孩子會更願意使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家長小作業:幫孩子建立求助習慣

本週試試看:挑個安靜時間⏰,跟孩子說「生氣時可以找我,說『我需要幫忙』」,然後一起練個2-3次。如果他做到,誇他一句「你真厲害,告訴我了!」👏


延伸參考閱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