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怨時,怎麼用同理心回應?
你是否曾遇過孩子用尖銳的話語來回應你💬?比如:「你以前都不陪我!」「都是你害我功課變差!」「你根本不懂我!」聽到這些話時,大人常常會感到既生氣又委屈😣:明明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換來的卻是這樣的指責與誤解?然而,若急著反駁或辯解,往往只會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甚至讓孩子更加抗拒溝通🚪。
🔍小事情可能產生大距離
親子衝突常常從生活小事開始。或許你覺得這些事不值一提,選擇忍耐、轉移話題,或乾脆沉默以求和平🤐。但這種做法可能讓彼此的心漸行漸遠💔。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會對人際關係感到冷漠,慢慢退進自己的小世界,與你、甚至與整個社會漸漸疏離。
❤️用同理心解開親子僵局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親子諮詢都建議家長培養「同理心」。也就是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感受對方的情緒。然而,當孩子說出負面或帶刺的話頂撞大人時,該如何用同理心去應對呢?在這種情況,我們常常下意識地脫口而出:「你亂講!」「你胡說!」這樣的反應雖然是本能😤,但卻不利於親子溝通,讓溝通陷入死胡同。在此,我想分享1個提醒加3個步驟,協助你更好地運用同理心。
1. 按下暫停,冷靜🛑
首先,請對自己按下暫停⏸️,不是要否認自己的感受,而是先給自己一個「緩衝區」🧘♀️,讓親子溝通不會一開口就變成對立。可以深呼吸🌬️,喝口水🥤,做任何能抽離當下思緒的行動,務必忍住內心被冒犯或想急於解釋的衝動。提醒自己,此時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傾聽👂,而不是被說服或批評。他們說出這些話語的背後,可能是孤單、受傷,或者是一種想要被看見、被認可的情感需求。
2. 試著重述孩子的感受🔁
接下來,嘗試去聽出孩子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情緒,並溫柔地重述他們的感受,例如:「你是不是覺得很孤單,希望我能多陪伴你一些?」或給予孩子正面的肯定🌟:「你這樣說,表示你真的很在乎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很感謝你願意跟我分享這些心裡話。」這樣的回應,可以緩和當下的緊張氛圍,也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與用心。
3. 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接著,誠實地表達自己的體會與反省。例如:「聽到你這麼說,我的確覺得有些難過😔,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或許真的沒有做到最好,忽略了你的感受。」這樣坦誠的表達,可以避免孩子過去等待被反擊的焦慮,建立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也會願意更主動地與你分享內心的想法。
4.鼓勵孩子持續表達🌱
當氣氛緩和之後,你可以鼓勵孩子繼續表達,例如:「還有其他想告訴我的事情嗎?我很願意聽你更多的想法。😊」這樣持續的互動,關係也會一點一滴變得更緊密。
🎯情境練習:你會怎麼回應?
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同理心的運用吧!
假設你經營一家店,某天客人正在結帳,你的孩子在旁邊協助打單。你提醒孩子,這位客人上次拿了一個袋子沒算到,這次需要補收兩元。結果,孩子在旁碎碎念:「媽媽就是小氣,摳門,愛計較。」
在這尷尬時刻,你會怎麼回應孩子?內心又有什麼感受和想法?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做法!下週我會帶來更多實用建議,陪你一起練習同理心,讓親子關係更溫暖、更貼心!
延伸參考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