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團體的力量:Group_contingencies:團體後效



關於協助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之前的 CICO簽到簽退FABI功能評量本位的行為主要聚焦在個人上,缺點就是緊迫盯人,老師會超級累。如果是帶班導師,班級中有其他成員,則可運用接下來要介紹的🧑‍🤝‍🧑Group_contingencies(團體後效)策略來用於幫助學生在群體中展現正面行為和合作,群體成員共同達成特定的行為目標。

團體後效是建立在群體互動和共同責任的基礎上,可根據獎勵的類型以及行為表現達成條件的不同,分為下列三種策略:
  1. 🤝Interdependent Group Contingency(互賴團體後效):大家都做到才有獎勵。在這種策略中,團體成員被視為一個整體,大家必須共同努力達到特定的行為目標。如果整個群體成功達到目標,則每個成員都能獲得獎勵或優勢。這鼓勵了合作和互助行為。
    1. ➕優點:強化互助合作,互相幫忙。
    2. ➖缺點:如果知道團體中有人無法做到標準,可能是害群之馬,該個體很容易被排擠,有霸凌的風險。
  2. 👑Dependent Group Contingency(依賴團體後效):某些人做到,集體獎勵。在這種策略中,根據團體中的一個或是選定的人的表現,對團體提供項統的獎勵。群體成員的行為結果取決於整個群體的行為表現。如果整個群體成功達到行為目標,則每個群體成員都能獲得獎勵或優勢。這促進了相互監督和群體間的責任感。
    1. 優點:被選定的人很容易有優越感。
    2. 缺點:對於沒被關注的人,可能不那麼在意,被選中的人成為關注的對象。
  3. 💪independent 獨立型後效:誰做到,誰獎勵。群體按照公布統一的規則,每個人用自己策略追求特定的共同行為目標。
    1. ➕優點:鼓勵每個人追求目標,不須依賴別人,提高自律。 
    2. ➖缺點:成員間容易有競爭性,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個別目標並希望在表現上取得優勢,個體間不會想要幫助別人,減低團隊間的合作。
群體條件策略的目的是培養群體合作、責任感和共同努力,以達到特定的行為目標。它可以增強群體凝聚力,鼓勵學生互相支持並共同努力達成共同目標。

舉例做法:在一個班級中,教師可以實施相互依賴群體條件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出勤率。設定一個行為目標,例如每週出勤率達到90%以上。每週結束時,教師會檢查整個班級的出勤率,如果達到90%以上,則每位學生都可以獲得獎勵,如額外的課堂活動或遊戲時間。若出勤率未達到目標,則整個班級都無法獲得獎勵。這種連坐法會激勵學生共同努力,相互監督並提醒彼此確保出勤。同時,也促進班級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因為學生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影響整個群體。

相對於個人化的介入策略,團體後效策略,增加了團體動力因素,可以在同儕的協助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責任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