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評量支持策略
前一篇☑️ CICO(簽到、簽退),這個方法主要幫助那些「容易隨心所欲」的孩子:每天上課前提醒、下課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有清楚的起點與收尾。
💡然而,有些孩子不只是「忘記規則」——
而是一不如意就爆炸、情緒瞬間失控😡。
這時候,光靠提醒或結構還不夠,我們需要一個更深層的做法:👉 功能評量支持策略(Functional Assessment-Based Intervention, FABI)。
而是一不如意就爆炸、情緒瞬間失控😡。
這時候,光靠提醒或結構還不夠,我們需要一個更深層的做法:👉 功能評量支持策略(Functional Assessment-Based Intervention, FABI)。
💡什麼是功能評量支持策略?
FABI 的核心觀點是:
🧠「每一個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問題行為不是單純「壞」,而是他們有某種需求,只是用了一個「不對的方法」來表達。
要真正改變行為,我們得先理解行為背後的功能(Function),再教他達成同樣目的的「新方法」,以取代不當行為、強化適當行為。 功能評量包含行為觀察、訪談、資料分析,用以判定行為的功能(例如:爭取注意、逃避要求、自我刺激)這幾個步驟。
FABI 包括幾種可能的介入策略,根據孩子的個別需求和功能評估的結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正向行為支持介入策略:
- 🔄替代行為教導:提供孩子學習和示範替代行為的技巧和策略。這有助於孩子以更適應性和適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需求或情感,以取代問題行為。
- 例:「我現在很生氣」取代「摔筆、踢桌子」。
- 💬功能性溝通教導:幫助孩子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以表達他們的需求和情感。這些溝通包括使用語言、非語言和書面方式進行溝通。
- 例子:幫孩子學會說「我需要幫忙」「我想休息一下」,比生氣有效得多。
- 🏠情境重塑:重新設計孩子所處的環境,以減少引發問題行為的刺激或提供更適應性的刺激。這可以包括調整課堂環境、提供特殊支持或建立結構化的規則和預期。
- 例子:讓教室或家裡更安靜、有結構。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幹嘛,就比較不會爆炸。。
- 🎁功能性回饋和激勵:確保孩子獲得適當的回饋和激勵,以促進正面行為改變。這可能包括提供讚賞、獎勵或其他激勵措施,以鼓勵孩子選擇適當的行為。
- 例子:「你剛剛忍下來沒罵人,真棒。」即時稱讚比事後懲罰更有力。。
研究顯示,行為功能評估正向行為支持計畫的介入策略確實可有效改善行為問題。外向性行為及上課不遵守常規行為的介入成效顯著優於內向性行為。雖然研究樣本之研究面向不盡相同,但後設分析之效果值顯示,各種研究向度之介入成效多有中等到極佳的效果。
💡改變行為,不是改變孩子,而是幫他找到更好的路。
參考資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