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上一個單元,我們談到兒童的社會情緒發展有先天🧬跟後天🏠的因素。先天上,嬰兒出生的時候,負責情緒表達的杏仁核等情緒腦的區域已經發展完成。情緒可以讓個體發出信號,例如:肚子餓了會哭😭,讓父母瞭解小朋友需要協助,嬰兒此時需要靠情緒以便本能求生的需要。但是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前額葉尚未成熟,整個幼兒時期,前額葉都在發育中。因此,在此階段,後天的互動👩‍👩‍👦‍👦便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情緒發展。也就是說照顧者如何對待孩童,兒童會把這個經驗寫進去前額葉的情緒調節參數當中,大人的互動會左右了將來兒童遇到事情後情緒調節。

於是促進孩童社會情緒發展的關鍵,在於大人本身。精神分析學派常說要分析個案,首先自己要接受分析。 在幫助兒童社會情緒發展上,第一步要處理的並不是分析孩童,而是分析我們自己情緒調節是怎麼養成的。我們需要先確定自己對情緒的信念和假設,並思考我們想向孩子傳達哪些關於情感的資訊。

因此,請先思考一下自己成長中的經驗,可以是正面的(例如:考試得了100分,得到表揚),也可以是負面的(例如:想要某件事卻被拒絕)。
❓在那個情境下,那時候的我有何感受? 
❓ 我感受到的情緒有多強烈?
❓我如何表達這樣的情緒?
如一開頭所言,情緒一開始是支持個體生存下去的機制。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在小時候,前額葉還沒成熟,往往會比較直接的表露。現在你長大了,可以再思考一下,當時那個事件,自己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如果目前重新遇到,自己會有怎樣的感受跟情緒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的事情在現在與過去可能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是因為在不同時間點,個體所擁有的內在及外在資源是不同的,而所做出的反應也是當下最佳選擇。因此,過去的反應並不代表當下是錯誤的或無效的。過度壓抑孩童情緒表達,例如以前的「小孩有耳無嘴」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孩子在未來對事情變得冷漠、失去社會覺察力,影響人際技巧,以及出現「別人的痛苦是自己的快樂」等不健康的情緒表現。因此,對於孩子的情緒,我們應尊重他們所感受到的情感,而非否定或壓抑。

兒童的工作就是玩耍,促進情緒調節方法就是增加兒童與週邊人物互動的機會。你可以與兒童玩耍當中,透過這些方式幫助孩童情緒調節。
  1. 👩‍❤️‍👨提供安全:提供穩定、支持和愛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標記情緒:教導孩子正確地標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讓他們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你看他板起臉來,真的很生氣」,「我看到你握拳頭,你在生氣了」,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正確地處理情緒,並避免情緒受壓進而導致不良行為。
  3. 🧘示範情緒表達:示範正確的情緒表達模式。例如:「我現在真的很生氣,我在忍耐,不大吼大叫。」, 或者示範如何調節情緒,比方:「我現在很難過,我正在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
  4. 👩‍🏫擔任情緒教練: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你不是訓導處老師,禁止他表達。而是輔導老師,在旁支持他表達情緒,引導他用符合社會期待方式表露出來。
情緒沒有對錯,當小朋友情緒來時,請先冷靜下來,聆聽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們的情緒,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並對他們的情緒做出適當的回應。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助於他們發展健康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參考資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