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ADHD學童 課堂的行為改變介入措施


沒有在聽,教了還是一直犯錯,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學生帶給老師在教學上最常見的困擾行為。常常家長會要老師多一點愛心、耐心,但是困擾行為往往不是愛心、耐心就能改善。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呢?老師需要一個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困擾行為。
行為改變技術,藉由分析困擾行為的情境進行介入,可以幫助老師引導給他將注意力及行為調到正確的地方,是幫助ADHD學生學習的重要技術。根據不同的策略,可以分為前因、行為以及後果的三個場景。
A:前因(Antecedent), 在行為還沒出現前就調整,改變外在因素。
B :行為 (Behavior), 透過教導,針對行為進行改變。
C :後果 (Consequence) ,用獎懲的方式,引導個案改變行為。

一般班級中,常常不只一位小朋友有注意力的問題。考量老師的負擔, 處理的方式由一般性預防到特殊性預防,可分三個層次,搭配行為改變術的ABC原則,給予必要的引導:
第一層 : 一般性介入,對一般小朋友也有幫助的策略。
A: 建立班級常規,提供結構。
B: 教導必要的技巧。(誤例:看到督學,要把參考書收起來), 整理/工作記憶技巧: 寫作業技巧,抄聯絡簿等。
C: 團體獎勵:設計有趣的課程,提供充分的讚美。
第二層 : 針對一般性介入無效的個案,小班制加強
A: 調整作業, 分段: 課後小組留下來, 提供每週進度給家長,提供課業輔導時間等。
B: 設立小團體, 志工、安親媽媽協助。 家庭訪視,指派家長協助事項等。
C: 強化家庭學校連結, 留下來讀書。
第三層: 團體無效,通常是比較嚴重,問題太多的個案。
A: 運用個別教育計畫IEP精神,建構學習環境。
B: 針對特定、重要問題處理, 討論成功標準。例如: 不是作業都要交,而是有繳交作業。安排專人盯、 個別化,客製化的視覺提示。
C: 增強物檢核表,尋找特定的獎勵。
對於繁忙的教師來說,任何一個調整,都是負擔。 但運用行為改變術,在融合、RTI 的架構下,分出層次,設計有利不同發展程度的小朋友都能學習的環境及教法,小朋友就能符合生理學習下融入大多數的課程當中,就不會有障礙,家長 、老師教學的壓力就可減輕了。
延伸閱讀: 傅秀媚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兒童的介入。http://www.ntcu.edu.tw/spc/aspc/6_ebook/pdf/9101/4.pdf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