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多模式治療(MTA) 研究20年的追蹤
ADHD長大後,會不會好?可以好到什麼程度 1994年開始20年MTA 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啟發。
ADHD主要的核心症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常常有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連帶問題。由於問題的普遍性以及嚴重性,針對ADHD有着各式各樣的治療。為了瞭解哪一種對ADHD小朋友最有幫助,1994年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 進行了一個ADHD多模式治療 (Multimodel Treatment of ADHD, MTA) 的研究案。
MTA研究橫跨了整個DSM IV 的時代,追蹤了20年,於2014年結束。透過這個研究除了瞭解療效外,也提供我們瞭解ADHD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的成長的軌跡。
一開始招募了579位兒童,透過隨機分派分為四組
🅑密集行為治療
🅒藥物加行為治療(即 A+B組)
🅓一般社區照護組
研究主要有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前14個月依據嚴謹的隨機分配,哪一個治療模式對ADHD兒童最有幫助。
- 第二階段是14個月後,由個案或家長自行選擇治療模式,追蹤治療效果是否仍然持續。
- 第三階段是青少年階段,跟其他人(當年的同學)比較,適應狀況如何
- 第四階段則是成人之後,ADHD會不會好。
研究結果
1. 第一、第二階段
經過14個月 1999年研究結果發表,發現 在ADHD的核心症狀改善上, 藥物治療優於行為治療以及一般社區照護。而且 藥物合併行為治療組並沒有比單獨接受藥物治療來的好。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組在有焦慮或攻擊症狀的小朋友上比其他組好。行為治療則是對親子關係與社交能力有額外的效果
由於研究有明顯的差異以及經費的限制,14個月之後,停止原始的隨機分配組別,家長可以自由選擇治療模式,到了第三年(也就是小朋友(10-13歲)的時候,雖然仍有進步,但四組的差異減少。差異的減少可能來自個體的成熟,另一個是來自於有無繼續堅持原本的治療,沒有接受規則治療的個案進步幅度比規則追蹤的來的差。
在此同時,也注意到一個現象,藥物對個體成長的影響,規則服藥的小朋友平均身高比一般同齡兒童低了1.9公分。
2. 第三、第四階段
高中階段,也就是小朋友17歲快要成年的時候,規則服藥的只有62%, ADHD症狀雖然有改善,但並沒有回到正常。跟同年齡高中生相比,在多個領域的功能表現上,仍然比較落後。
到了16年後,個案25歲左右, 大約50%的ADHD個案仍殘存有症狀。 對照同學組有37%拿到大學畢業學歷,而ADHD只有12%。 在這當中無症狀ADHD有18%有拿到大學畢業,而有症狀者只有8%。於社會適應上,控制組比無症狀組好,而無症狀組又比有症狀組好。
有 9.1% 的參與者在研究結束時表現出持續緩解,有 10.8% 在各個時間點表現出穩定的 ADHD 症狀,持續存在。 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63.8%)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波動的緩解和復發期。
身高的比較上,對照同學組男生平均身高179cm,ADHD 組177cm;女生一般組身高165.1, ADHD組165.0。
結語:
MTA 這個大型的研究 ADHD小朋友經過了20年長大之後,症狀雖然改善,但仍有很多人沒有回到正常。對於期待自然好的人無疑是一個當頭棒喝。然而研究也發現藥物似乎會影響身高,長期的藥物治療,經過20年,成人後成長身高比一般人低2公分的影響存在。
🔗參考資料:
-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為什麼學生不專心
- Martinez-Nunez, B., & Quintero, J. (2019). Update the Multimodal Treatment of ADHD (MTA): twenty years of lessons. Actas espanolas de psiquiatria, 47(1), 16-22.
- Margaret H. Sibley, et al. Variable Patterns of Remission From ADHD in the Multimodal Treatment Study of ADH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