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下)

 




前文提到網路內容對暴力、人際的影響。

拒絕網路畢竟是少數,況且沒有網路後,沒了諸多公告、不懂流行訊息,有時也有脫離時代潮流的感覺。因此,在不能斷絕網路下,如何利用網路積極的建立小朋友自己的價值觀,便是值得思考的。

👨‍👩‍👧‍👧家長對子女上網所持的態度有三種:

第一型:「民主」作風, 這是新生報到,填寫家庭資料上,最標準的選項。多數勾的「民主」,實際上是放任的作法,對孩子不見得有利。在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當中,兒童的價值判斷跟道德發展需要經過幾個階段才能健全。第一階段成規前期是以做這件事情是否立即受到處罰或對自己有利作為標準。後來,進入成規期,改能按照法律規定決定對做。最後才是成規後期以倫理原則「給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為依歸,作為判斷標準。在道德發展上,需經過這些歷程,才會成熟。名義上的民主,實則放任的作法,全讓孩子自己選,卻不加以監督,等於間接抑制了小朋友道德思考的發展。

第二類型:專制。認為自己最知道孩子的需要是什麼。哪些價值觀對孩子最有利。這種作法只是如果只是希望孩子學會「父母所贊成的」行為,對年幼的小朋友確實是很有效的。但是希望自己能作主有反抗傾向的青少年,則是適得其反,反而增加衝突。此外,因為孩子只聽從父母,自己不必加以選擇,無需從經驗中培養做正確選擇的能力,何況只看合乎自家價值的活動,而不知採取採用別的生活態度。這種「無知」,有時也容易造成不能忍受不同意見的不良後果。造成出社會後他人的困擾。

第三種:共同決策模式 (share decision model),家長了解培養孩子自己做正確選擇的重要。會跟小朋友一起選擇網路安排,一起看影片,用問題澄清價值觀。培養自律思考能力之時,家長應注意下列幾個原則:
  1. 接受:要能接受小朋友所提出的意見,不忘以自己的標準判斷,因為不論是家長口頭或表情姿態上,只要有任何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喜歡」他的答案,只肯聽「對的」。他們就不願再和父母討論價值的問題。
  2. 尊重:尊重小朋友的權力跟感受。如果他不想回答某個問題,父母不應逼他。
  3. 討論:小朋友說完自己的意見後,父母也可以表示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
結論:
讓放任小朋友任意不加選擇的上網,固然不對,一味的限制小朋友只可從事父母允許的上網活動,也不理想。應該是跟小朋友討論,和孩子反覆討論,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清楚的網路使用規範,促進兒童道德論理的發展。

與其放任或專制,不如與孩子共同決策,培養其自律思考能力,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留言

熱門文章